利好还是补锅?电动车观察员理性解读新国标的6大革新和4大问题
2024-09-20 09:46 作者:电动车观察员 阅读量:

9月19日,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刚刚修订的电动自行车 新国标的征求意见稿,一石激起千层浪,央视聚焦,媒体热炒,本文由电动车观察员理性解读,究竟是对行业利好,还是被迫补锅?
不可否认,这一次的新国标修订通过几次网络问卷调查,相对来说,已经听到了群众的呼声,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:
这是最值得点赞的地方,毕竟30年来,电动自行车的脚踏就像聋子的耳朵,尽是摆设。这一次取消之后,不仅节约了原材料成本,也提高了安全性。
安装铅酸电池的电动车从原来的55公斤放宽至63公斤,可以装载更大一定容量的电池,提高了续航里程。
比如对纺织品类及泡沫塑料类非金属材料的阻燃性能作出明确规定,并进一步加严了与电池直接接触的非金属材料、电气回路、电气部件及导线等关键部件的阻燃性能,从而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风险。
鼓励电动自行车安装后视镜,并且后视镜不计入整车宽度,具体由厂家视情况决定。
方便用户实时了解电动自行车所在经度、纬度、蓄电池状态等关键安全信息,并对车辆异常情况进行识别,必要时可通过通信网络发送报警信息。
这原本是国标里的多此一举,因为电动自行车充放电具备低电压、小电流、户外应用的特点,几乎不存在无线电骚扰现象。删除之后,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测项。
综上所述,这六点修订的内容虽然还不是很完美,但至少对于行业发展绝对是利好,显著提升了安全指数,增加了续航里程,减少了无关紧要的指标。
综观这一次修订的新国标内容,客观来说还是偏于保守,职能部门缺乏变革和创新精神,降低了车辆的人性化使用,也牺牲了动力性能,从而限制了使用场景。
如果梳理二次修订的新国标,就会发现对车辆的外形、塑料件以及电机功率、电池电压、最高车速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限制,意味着未来严格执行的新国标之后,追求体验感和动力、速度的用户将转向电摩。
众所周知,电摩一直是电动车企业的利润重心,由于采用机动车管理办法,手续繁杂,很多用户望而却步。一旦这一次新国标执行,至少十年内管理不会松懈,那么电摩或将迎来新增速。
电动车观察员认为,行业产品将面临两大发展趋势,那就是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和高速电摩齐头并进,小包车和电轻摩都会受限,如果你们有不同的看法,欢迎评论区交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