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构建电动两轮车特色“新质生产力”,绿源代表行业率先呼应
2024-03-05 10:58 作者:电动车观察员 阅读量:
两会首日,备受全球瞩目的2024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提出,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自去年9月被首度提出以来,“新质生产力”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关注度极高的热词,如今被作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被提出,无疑也预示着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迎来根本性变革。
从当下来看,已经有不少优秀企业正在探索加快“新质生产力”。而在电动两轮车行业,作为科创策源地的绿源,正在带领行业再次走在队伍前沿。
如同中国电动汽车对全球市场的快速抢占,交通出行电动化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出行格局。对两轮车而言,过去长期“跟跑”的时代,亦有望在电动化时代实现超越与领跑。
纵观全球,中国拥有全球唯一的完整全产业链基础和超大规模化的内需市场,并通过在国内消费市场长达20余年的反复锤炼而走向成熟。比起国产电动汽车的挥军出海,中国电动两轮同样一路向前,并在欧美、东南亚及中东等市场逐步扩大份额,以自主品牌姿态向国产两轮不曾达到的高度发起冲击。
但必须要强调的是,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依然激烈。东南亚、印度等区域加速构建产业链,欧美日等知名品牌结盟构筑技术门槛等,都将成为国产电动两轮出海的拦路虎。个别海外知名摩企更是直接放话,将要在电动化时代“做好与中国品牌竞争的准备”。
可以说,打造电动两轮车“新质生产力”,是用户不断对电动出行需求升级的“民之所需”,亦是全球竞争下行业蝶变升级的“时代之所需”。如此之行业,方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,成为中国智造风靡全球的又一烫金名片。
众所周知,新质生产力有几个极为显著的特点:高科技含量、绿色环保、智能化转型、创新驱动,这也恰是绿源式创新路线的缩影。
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洞悉和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,绿源推出了举世瞩目的液冷科技,并整合了包括动力系统、制动系统、智能化技术、电池技术在内的技术体系,诞生了多项专利技术,实现了“一部车 骑10年”的电动车品质跃迁,引领行业从“易耗品”转型为“耐用品”的品质跃迁。
充放电超1400次仍然有70%可使用容量,寿命提升50%,续航能力提升20%,在低温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的续航表现。首创石墨烯铅酸电池质保翻倍政策,推出三年超长质保服务。
同时,绿源数字化电池养护系统也通过实时监测电池温度,根据电池温度智能调节充电模式,预防电池被充鼓,保障用户四季出行安全。
在-20℃的长白山,搭载绿源数字化电池养护系统的绿源S90,以121.3公里的硬核成绩,成为行业首个通过整车全性能极寒冬测的产品,以硬实力再度拓宽用户对于出行边界的认知与想象。
,其背后是绿源体系化创新以及智能化制造的强力支撑,不仅将通过技术迭代领先优势为自身增长注入新动能,也为行业探索新质生产力构建指明航向。
在全球机遇下,“中国两轮一路向前”无疑是行业对时代的有力呼应;而在优势与竞争压力并存下,探索构建具有电动两轮车特色的“新质生产力”,无疑是行业构建持久发展动力、穿越竞争周期的必经之路。而始终行于行业先列的绿源,无疑已经率先布局了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。